黄秉刚
李晋芳
卢剑锋
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戴上VR眼镜,就可以进入虚拟现实的空间里,想去哪儿分秒间抵达,这仿若科幻电影中才有的高科技,随着VR虚拟现实技术的崛起,悄然间这种愿景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每一次教育的变革都是由科技推动的,试想如果VR+教育,会产生怎样的反应呢?日前,南方都市报举行了主题为“青少年创新教育如何与最新科技同行”的科普研讨会,广州市内中小学一线教师参与了讨论分享。
VR+教育前景很奇妙
学校教育遇上V R虚拟现实技术,是否会产生奇妙的反应呢?在研讨会上,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李晋芳介绍了VR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戴上V R眼镜,仿若进入某个课程的虚拟场景的三维环境里,进行人、物、景的多重交互,即可重现历史场景或现实中肉眼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多维展示。李晋芳展示了美国一家公司开发的教育类的V R虚拟产品,3D眼镜、一支电子笔与一台特制电脑就可以实现相当逼真的场景虚拟。学生们只需坐在教室里,就可通过这些虚拟设备来进行浸润式学习,电脑里虚拟的场景带学生“亲临现场”感知每个方位的场景,甚至与历史名人面对面站立领略其风采。
创新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核心之一
创新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核心之一,在座一线教师一致认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广铁一中老师卢剑锋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
有一个寺庙卖梳的故事值得思考,故事大概是,“某梳子制造厂有四位推销员,厂里要求他们把梳子卖到一座寺庙去,第一个推销员去了,空手回来,说庙里和尚根本不需要梳子;第二个推销员去后,卖掉几十把梳子,办法是:和尚虽不蓄发,但经常梳头有利于头部血液循环,有利于延年益寿;第三个推销员卖掉几百把梳子,原来庙里方丈接受了他的建议,香客来烧香,头发里经常沾满香灰,若庙里多备些梳子供香客梳头使用,他们因感庙里的关心,香火更加旺盛;第四个推销员则带回上千把订单,他的方法是,说服方丈把木梳作为纪念品送给香客,把香客最喜欢的庙里的对联刻在木梳上”。
焦点
教育与技术,孰轻孰重?
VR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老师带来了震撼的直观感受。然而,在研讨会上,一线教师的讨论焦点集中在教育与技术,到底孰轻孰重?华师附中老师黄秉刚认为,这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在“互联网+”的浪潮之后,将会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的科技巨浪正将人类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要成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需要有高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普通高中的科技教育应通过现代科技教育课程支撑起高素质学生发展和展示的舞台。
黄秉刚称,学生选择一所学校,无非是看三大核心———师资、资源和课程。而现代科技教育课程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技教育课程不仅仅是以新名词、新绰号为代表的课程,STEM、STEAM、创客教育等等,一大批新的教育名词的涌现,它们反映了科技教育对现有课程变革的一种需求,不能代表科技课程的全部。”黄秉刚表示,现代科技教育课程是承载科技知识体系,蕴含科学技术精神,传承科学技术思想方法,展示科学技术前沿,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跨学科课程。“对于新技术,我们应该带着有批判性的思维,要看清它的本质。”
执信中学老师梁志成对黄老师的意见表示赞同。他表示,学校的创新教育不能仅依靠于技术及大量的金钱投入,而是应该着重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他举例说,以前我们能领略到的化学元素反应,在实验室是看到试管现象,在书本是一些公式,而有了VR技术,我们可以很简易直观地看到整个化学反应过程,甚至可以把所有元素周期表的元素逐一互相进行化学反应,但我们的课堂不能仅局限在技术层面的展现。“我们可以提出,如果学生对化学有兴趣的话,可以利用此技术进行九游体育的化学合成反应;如果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引导学生设计计算公式,如何让所有元素按照人工智能的算法进行合成。”梁志成表示,任何科技手段都应在内在教育教学的优势之处展现。
(原标题:当教育遇上VR 碰出奇妙火花)